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1年1月8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武林带队深入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域调研督导。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王鸿钊及辖区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自2020年我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市税务局率先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链,运用积分奖励和“红黑榜”等激励机制推动职工分类习惯养成;通川区将朝阳街道办事处作为示范街道,打造了垃圾分类主题广场、宣教点和垃圾分类环保屋,选择不同小区设置智能收集设施探索居民垃圾分类模式;达川区曹家梁社区通过分发四分类垃圾桶、志愿者定时定点指导、积分超市购物抵扣等举措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达川区实验小学采取进教材、进课堂、进班级、进家庭“四进”活动提高学生认知度和参与度;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垃圾分类收集桶、广告牌、分类亭等设施,并在中心城区推广应用。
调研组一行先后察看了各试点点位,详细了解收集处置设施配备、垃圾分类运行管理等情况,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高武林充分肯定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认为垃圾分类的氛围正在形成,街道、小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面的垃圾分类经验逐渐积累,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的合力不断加强。
高武林指出,今年,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深入推开,任重道远。当前主城区垃圾分类中端收运以及末端处置设施正逐渐趋于完善,配套的分类处置设施正在加紧建设,要聚力做好前端分类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市民养成习惯,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知晓率,把达州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好。
对下步试点工作,高武林要求,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在强化传统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媒体作用,利用多种方式普及生活垃圾再生利用、回收再造、循环再生的重要意义,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引领构建“循环经济”。二是用好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示范作用,用好学校家庭平台,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垃圾分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引导大家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三是做好源头减量。充分运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优势,念好减、控、分“三字诀”,提倡节俭节约、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促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四是算好经济帐。探索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试点方式,算清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拿出“经济账本”供参考学习单位“打好算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五是建好规模体系。要在试点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拓宽,提高运营单位(企业)规模化运营水平和“自我造血”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分类系统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