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柏相臣带领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就中心城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增强做好垃圾分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让达城更美丽,让群众更满意。
调研组先后来到市税务局、西苑佳居小区、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曹家梁社区等处,详细了解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工作体系建设、宣传氛围营造、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举措。
据悉,今年以来,中心城区在完成“1个街道办事处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省定目标基础上,又在其他不同区域分别选择了党政机关、小区、学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11月,中心城区物业小区已投放7800余组四分类垃圾桶,市级公共机构分类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系列活动17场,户外LED屏、公交车循环播放公益宣传片2700余次,张贴公益广告7000余张,发放指导手册和宣传单15000余份,居民主动分类的良好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柏相臣指出,要高度重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研判分析,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目标。
他强调,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带头表率,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二要坚持压实责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各街道要把垃圾分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夯实工作责任,把试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市级工作专班要强化指导协调,坚持调度机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三要坚持创新举措。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操作流程的引导和观念的转变,探索上门收+定点投、志愿服务引导、奖惩积分激励、“红黑榜”公示等措施,形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连锁效应。四要坚持合力推动。要发挥各方作用,将生活垃圾分类与实施物业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结合起来,贯穿到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中,相互借力、相互促进,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一起干”,全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社会氛围。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王鸿钊、副局长杨生及相关单位人员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