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城区彻底告别内涝
时间:2014-11-17 16:27:29
来源:
阅读: 次
本报讯近日,行走在万源城区街头,平整的柏油路代替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灰白色的花岗石人行道代替了以前破碎的水泥砖路面,美观的玉兰灯代替了以前传统的高杆灯……让万源老百姓更是长长舒一口气的是,过去“城区看海”的景象今后将不复存在,此次排水设施建设彻底消除了长期以来的内涝隐患。
“这大半年万源城区的条条街道都是被蓝铁皮包围着,现在一敞开,就像变魔术一样,这个城一下子就变漂亮多了!”近年七旬的“老万源”龚兴明悠闲地徜徉在焕然一新的万源城区滨河路,兴高采烈地说。
万源地处秦巴山区,城市建设受地形、人口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品位不高。加之当地气候复杂,夏季经常暴雨,多次出现内涝,给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影响。
还有更多的市民提出,万源现在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发展,特别是相继创建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以及正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都需要万源城区以全新形象亮相。
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党委、政府最大的责任。为此,万源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全力搞好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和市政设施维修整治工程。今年4月,一场以“甲方供应施工材料,乙方承包劳务”方式实施的城市改造工程在万源城区全面展开。
万源市城管局局长杜克波患胰腺炎已经两年多,城市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他经常熬夜加班,病情加重,时常出现剧痛。但是每次他都是到医院注射两针止痛药,又立即回到施工现场。城管局副局长唐天荣、规划股股长蒲华都曾多次中暑晕倒在施工现场,刚刚醒过来又投入到工作中。万源市交警大队民警周进每天要在大街上站10多个小时疏导交通,风里来雨里去,朋友戏称他成了个“泥猴子”。在今年“9·12”暴雨洪灾中,施工人员寇华川为了把施工材料转移到安全地带,硬是半夜三更冒雨奋战抢险……
“这对我们生意的影响当然大,不过没办法,要改善环境必须得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次全面改造后,城市环境更加靓丽,来往的人更多,我们的生意自然也就会好起来嘛。”万源市中心广场附近一服装店店主杨先生告诉记者,服装店自几年前开业以来,生意一直十分红火,顾客络绎不绝。按照常理,在夏季本是夏装销售的旺季,但施工期间生意却远不如之前。但他从未找过有关部门和施工人员扯皮,因为他知道改造市政设施是从城市长远发展着想。
万源城区建设路从事手机维修的张友朝的门市位置并不佳,过去一直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经过改造后的门市前宽敞平整,鲜花点缀,晚上路灯璀璨,他自己又更换了个醒目的店牌,生意一下俏了起来。“现在每天纯收入300块钱是没得问题的,以前连门市租金都给不起!”张友朝的妻子刘玉梅乐呵呵地算起了经济账。
如今,万源城市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一座崭新的万源城全新亮相。(本报记者王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