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首页 >新闻中心>城管要闻
善用精细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市城管执法局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时间:2021-12-20 11:10:16 来源: 阅读:

    马路整洁、车流有序……

    漫步达城的大街小巷,

    随处可见文明城市的靓丽风景。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紧扣文明城市创建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善用“绣花”功夫,织密城市管理“针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网格管理,条块结合

    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美化、亮化”的要求,市城管执法局聚焦市容秩序、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管护等重点工作任务,常态推进“网格管理、条块结合”工作模式,建立“社区 城管 环卫 公安”街(路、巷)长责任制,推动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


    该局还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点“五定”机制,根据市容秩序、环境卫生、设施管护管理要点和难点,科学优化人员配置,建立目标倒逼、责任倒逼、时限倒逼的工作体系。会同辖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制定“严禁、严控、规范”三类管理标准,将朝阳巷、何家巷、西晶巷、达人街等9条人流量大、功能齐全的背街小巷纳入提级管理范畴,并探索实施潮汐摊区、划线归位管理,城市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智慧公厕,享您所想

    “‘一键寻厕’真是太方便了。”最近,不少市民发现,用手机点一点就能找到附近的公厕。这是我市积极推行的“互联网 公厕”新模式,开发推广“一键寻厕”微信小程序,市民进入小程序后,可直接通过地图导航,精准定位最近公厕,并了解公厕基本信息。

    同时,还开发设置了投诉建议版块,市民可以直接拍照上传公厕内存在的清扫不及时、设施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环卫部门将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处置,并在小程序内反馈,实现了“投诉评价—整改处置—反馈回访”闭环管理模式。

    此外,我市还在规划建设“爱心驿站”公厕,通过浮雕墙、全息投影、宣传窗口、智能监控系统等设备展示达州特色文化。并增设刷脸取纸、饮水机、微波炉、针线包、医药箱等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

    用心实干,精细管护

    按照我市统一安排部署,达州各个重点项目均安装了洒水降尘设施。“施工本来就给群众带来了一定影响,要是不好好治理扬尘,老百姓就真的会抱怨了。”通川区凤凰大道东段道路维修整治工程负责人说,他们严格落实“创文”要求,切实加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监管,优化施工时序,并采取袋装渣土、物料和设备等方式,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扰民。


    为提高市政设施维修效能,市市政工程处聚力构建快速反应处置、及时反馈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拓宽市政道路、雨污水井、下水道等“病害”发现渠道,收到环卫工人、城管执法队员、信息采集员移交的问题线索后,立即派人现场处置,并及时反馈销号。今年以来,共维修人行道1万余平方米、车行道约1.6万平方米;清掏雨污水井5300余处、拆换调升窨井盖、雨污水井6500余套;疏通下水道8800余米。

常态最佳,提升颜值

    “城市的市容市貌管理,需要常年累月的坚持,更需要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市城管执法直属一大队相关负责人说,该局坚持以“常态最佳”为目标,疏堵结合治理城市乱象,其中关键的一项就是“集中整治 加密巡查”。

    我市建立了车巡、人巡、技巡联合的巡查方式,城管执法队员在自身责任网格内每1个小时车巡一次、每2个小时人巡一次,并运用数字城管平台智能化巡查城市运行状况,提高执法“见管率”“管事率”。同时,聚焦城市导向标识牌、户外广告、遮雨(阳)蓬(棚)等市容管理要求,常态抓好集中整治、“门前三包”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拆除违法违规导向标识牌700余块,单立柱广告62块,违法户外广告2万余平方米,布幅广告700余幅,伸缩雨棚8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