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31606460-00-2021-0041 分 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责任部门: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发文日期: 2021-01-04 18:03:59
标 题: 关于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公开方式: 经本单位审核后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全社会
关于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市生态环境局:

  现将黄绚珠代表在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农村严控面源污染的建议》(第002号建议)协办意见函告如下:

  建议中涉及我局的职责任务主要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我局已起草《达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送审稿)和《达州市中心城区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并报请市政府研究审定。根据近期工作安排,我局将于近期起草《达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明确主要目标任务。到2020年底,乡镇和农村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30%以上的行政村,力争所有行政村配备保洁员,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2023年,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6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保洁员配备合理、管理有效,村组保洁工作运转有序,所有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基本都得到有效治理。到2025年,乡镇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垃圾分类有特色、转运设施较齐全、村庄保洁见长效、资金投入有保障、监管制度较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二、积极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立足于“化繁为简、简单实用、注重实效”,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让复杂的垃圾分类认知简单化、操作简易化,让绝大多数农民易学易用、易记易分。鼓励采取农户初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法”为主,“一次四分法”、“三分法”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分类方式,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由市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置;对距市县集中处理场较远,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方,推行“村收集、乡镇转运、片区处理”的片区处理模式。

  三、推进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在村庄设置废旧物资回收站点,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有机融合,实现可回收物最大程度再利用。有效减少需外运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量和外运频次,适合在农村消纳的果皮菜叶、枯枝烂叶、厨余等易腐烂垃圾就近堆肥还田或沼气发酵等资源化利用。

  四、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完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到无害化处置的全过程所配置的设施、车辆、运行服务队伍和管理制度。科学设置村庄垃圾分类收集点,逐步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设施,落实专人专车收运生活垃圾,优化布局乡镇垃圾转运站,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鼓励跨区域终端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健全运行管护制度,制定收运处置设施管护标准,明确各环节管护责任,定期对垃圾收转运处置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杀菌。

  五、构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建立完善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机制,发挥保洁员在垃圾分类、垃圾收集等方面的职责,特别是加强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大力提高农户源头分类正确率,并在农户初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精准分拣。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城乡统一的保洁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公共区域常态保洁承包单位或个人,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要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和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明确村集体、村民的保洁义务,共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

  
  达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20年6月29日


主办单位:达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4705号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9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